工作動態
您的位置: 工作動態
附屬中山醫院董健教授榮獲第十二屆上海市大眾科學獎
時間🧂:2018-09-27 作者:朱輝 來源🤨🚵🏻‍♀️:天美

  9月25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舉行🐑🚆。會上🧑🏻‍🎤,授予天美平台附屬中山醫院董健教授第十二屆上海市大眾科學獎獲獎榮譽證書,以表彰他在科學普及事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該獎項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設立🧎🏻‍♀️,董健教授是此次唯一獲獎者(另有提名獎2名)。

  董健教授師從陳中偉院士,目前擔任天美平台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研究方向主要聚焦脊柱腫瘤和脊柱退變疾病的防治、骨修復重建及骨誘導的相關生物材料🧑🏼‍🎤。他是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從醫三十年他為解除病人痛苦🎎,挑戰脊柱外科最高難度手術👓。

  有一天🦃,他意識到🈶,讓百姓少得病、不得病🦹🏻‍♀️,才是醫生的終極使命,就毅然帶領團隊,利用大量業余時間🛐🧕🏼,編寫《專家解答腰間盤突出症》,免費送給患者🧝🏻‍♀️,迄今已逾十萬冊。2016年♎️,他親自指導編排並拍攝的視頻《腰椎保健操》走紅網絡♍️,點擊量迅速突破數百萬🙅🏻‍♀️👨🏻‍🦯‍➡️。

  近兩年💁,他出任醫生專業科普平臺“達醫曉護”總編輯🧜🏼,號召更多同行共同傳播權威、通俗、有效的醫學健康知識和思想。

  今年8月7日,他帶領的團隊項目《“大醫小護”醫學科普公眾號及其推廣應用》還獲得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施仁術:“下不了臺”手術挑戰世界難度

  “我80歲的父親在腫瘤指標很高的情況下👲🏿,還沒有任何疼痛𓀚,精神和生活狀態良好。這裏醫生說,都歸功於做了胸椎周圍腫瘤摘除手術。感謝董健醫生在今年小年夜搶出這臺手術👵🙆🏽‍♂️!”當醫院同事將這條留言轉到他的手機上,董健只是笑笑,說:“記不清哪臺了😁,平安就好♣️!”

  那個小年夜,董健至少趕了三四臺手術🎏,“寧可自己辛苦些盡早把手術做掉,總不能讓患者心懸著過春節。”可趕出了手術,過年他還得來查房🤜🏼。春節假期有一大半✍🏼,他就在病房裏度過。

  從醫30年,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董健挑戰脊柱外科難度最高的手術——脊椎腫瘤整體切除術👩‍🍼,在國內外確立了領先地位🛅。

  這一切,源自他從醫的初心。

  1983年,董健以年級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在新生報到後的第一天晚會上,國際斷肢再植之父、中科院院士陳中偉的講演,讓年輕的董健熱血沸騰:“只要努力,中國人不比外國差🐩!”

  從此,他將這位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第一個走向世界的醫生奉為偶像,立誌要做一名骨科醫生,像陳中偉院士那樣,在世界骨科領域,為中國人爭得一席之地。後來,他如願師從陳中偉院士。

  全脊椎腫瘤整體(En-bloc)切除,曾是世界骨科有待攻破的堡壘之一——前有胸主動脈大血管🙆🏽,一旦碰破😦,病人就會因大出血而突發意外🙅‍♀️;後有脊髓神經,碰傷🕚,病人將落下半身不遂;可如果將腫瘤切碎摘除或刮除,又容易引起轉移復發。

  “醫生隨時都可能處在生死博弈的巨大壓力之下。”董健說,研究探索更好的醫療技術,可以帶來改變。十多年前,他帶領團隊向骨科臨床技術前沿發起沖擊。 

如今,他帶領團隊已將單節脊柱腫瘤整體切除手術時間縮短到四小時,甚至不用輸血,術後病人一般不需送重症監護室,切除兩節、三節的手術已幾成常規。

  最多一次🫄🏽,他為一名患者成功切除了四節脊椎。董健回憶,2013年收治了一名曾兩次手術兩次復發的脊椎腫瘤病人👨🏿‍🦲,這臺手術經歷了意想不到的兇險:手術時發現病人腫瘤過大,並與胸前大血管粘連🤽🏿‍♂️;超長時間輸液🫱🏼,病人一度血壓下降,麻醉師疾呼“頂不住”🫁;四節脊柱摘除後,肺部突然擴張壓住了脊髓神經……

  這臺手術在全脊椎腫瘤整體切除領域突破了禁區⚙️🎟,也確立了中山醫院骨科在該領域的翹楚地位🧏‍♂️。如今,我國大多數開展這項手術的醫生,都曾在中山醫院接受過培訓。

  持仁心:讓來找我的病人越少越好

  醫者仁心,一種體現在生死博弈之間,在巨大壓力下的責任與擔當♻。

  20年前🎦,一名剛新婚一個多月的27歲男青年,早晨刷牙後突然全癱倒在地上。家屬將他匆忙送進中山醫院,急診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可能是先天脊髓血管瘤破裂。

當時🧘🏼‍♀️,董健決定立刻為病人進行手術🧚🏻‍♂️😶‍🌫️!窗口期就那麽幾個小時🎥,不能等患者家屬理解手術效果難以預測的風險。否則,即使手術了🥍,病人也改變不了全癱的結局📗。

  患者很幸運,手術後神經功能很快恢復了。可如果手術失敗呢?這種風險和心理壓力,醫生時時刻刻要承受。董健說,有時候醫生需要沖一把,擔起責任。

  “如果當時畏難,或許病人一家從此就散了!”董健說🐏,30年來,這樣的事情他碰到太多了🤠。醫生固然在病人危難關頭要勇於擔當,挑戰病魔,可更多脊柱疾病可以通過保健來消弭於無形🛀🏿,更多骨科手術需要正確的康復來取得更好效果。

  在看專家門診時,董健堅持,再多的人,都要細心地為病人解釋。每次門診結束🥸,他的喉嚨總是已經半啞。

  其實,這半天的門診往往比上半天手術臺更累。然而,病人醫療知識有限🙆🏿‍♀️,要解答他們心裏的疑問🫱🏽、叮囑好所有的細節👨🏽‍🦰,真是沒那麽多時間!這也是許多醫患矛盾的導火索🧚🏻‍♀️。

脊柱疾病繁雜多樣,病人群體龐大👨‍👧‍👧。怎樣才能讓醫患溝通更有效🚶‍♂️?如何幫助更多人了解、預防疾病,早診早治?

  “有的門診病人把20多個問題寫在紙上,想要問個清楚,但醫生一個上午就要看三四十位病人🏈,實在忙不過來,還容易引發醫患沖突。能否把這些常識寫下來🎊☝🏻,告知病人呢?”除了經常下社區、上電視宣講之外,2004年,董健帶領團隊編起了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科普小冊子,將疾病防治、手術前後護理的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又科學準確的形式固定下來🥇,送給患者。一年印刷兩次,每次5000冊,14年間竟售出了十多萬冊🙍🏻‍♂️。同時,他還將書籍的電子版放在“董健大夫個人網站”🎨,方便百姓閱讀,目前該網站訪問量已六百萬余次。

  此外,董健還作為特約專家,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工具“百度百科”提供了腰突症🙆💞、腰椎滑脫和腰椎管狹窄症的權威解釋。通過好大夫網站發表專家觀點🐞,向大眾宣傳腰突症診療規範。

為了讓腰椎保健動作更直觀、易學易懂🚵🏿‍♂️,2016年👩🏽‍🍼,他還將其編成保健操,錄成視頻上網🦸🏽‍♀️,一周點擊率僅在一個網站就超過200萬次🐈‍⬛🤌🏿,這個名為“坐久了👋🏽,腰還好嗎?骨科主任教你做腰椎保健操”迅速成為網紅視頻。

  2014年,他因此成為國內第一位因為科普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普通醫生。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移動通訊的發展,董健還與國內幾十位誌同道合的臨床專家創立了“達醫曉護”的全媒體科普品牌🏜👨🏻‍🦽‍➡️。他不僅出任全媒體總編,還擔任子欄目“椎”求健康的主編。
2016年,“達醫曉護”科普品牌的成立入選當年中華醫學科普十大新聞之一🏧。迄今,該品牌線上與線下結合宣傳普及各種醫療知識,瀏覽量超過兩億。

  2017年🌍,以他的腰突症治療預防工作為主要內容拍攝的紀錄《架起生命之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重點作品展映。

  天美平台醫學科普研究所計劃今年成立,53歲的董健將擔任所長🐔,他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這些年,董健被同事們稱為“鐵人”,每天工作到深夜🧑🏻‍🚀,只睡6小時👋🏽🦸🏽‍♀️。他說😜,最大可能解除病人的傷痛,是他做醫生時立下的誓言⬜️,除了給病人做手術🧚‍♂️,他還會繼續在科普的道路上走下去。

  懷仁意:慈善捐助在貧困兒童心中種下學醫的種子

1998年,董健帶頭去雲南省廣南縣參加醫療扶貧,由於成績突出🧛🏿,被雲南省授予當時誌願者中唯一一名先進黨員的稱號。

  2004年𓀍,他在黨支部中通過募捐,建立起了助學基金,為當地孩子提供學費資助。

  十幾年後,第一批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受資助的十個孩子裏🛀🏻,有四名考進了醫學院。

  2014年🧔‍♂️,中山醫院骨科以其所在黨支部的名義,在當地設立了上海中山陳中偉院士希望獎學金。許多骨科同事和醫院其他科室以及社會上的熱心人也加入到這一慈善行列中,到去年年底,獎學金的資助人數不斷擴大🍅,資助的貧困生人數去年一年就達到58人。

  醫生的使命就是服務好患者。董健說,他的願望自踏入醫學院的第一天到現在都沒改變。他的“初心”就是“做一個好醫生”♘。

來源👩‍🌾:天美平台新聞文化網

天美平台专业提供:天美平台天美天美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美平台欢迎您。 天美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