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國奮鬥精神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深深根植於心底對祖國的堅定信念和長期堅守🫳🏽。
我的理解,愛國奮鬥精神是紮根於骨子裏的、深愛自己祖國並自覺自願為她奮鬥終生👨🏽✈️、乃至奉獻生命的偉大情懷🌙。愛國奮鬥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集體人格、奮發動力和凝聚力的催化劑。
縱觀歷史🔽,愛國奮鬥的精神能夠激勵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豐富的創造力和氣吞山河的拼搏勇氣。在戰爭年代,如果有人振臂一呼🪥,為國家的獨立和自由而戰🪥,就會有無數的英烈前仆後繼,灑熱血、拋頭顱🧚🏻♂️,哪怕是貢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和平年代,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有多少仁人誌士在毫不猶豫地辛勤工作、頑強拼搏、終生努力奮鬥🚫。這就是深深根植於每一位愛國者骨子裏的偉大情懷和精神,有了這種情懷和精神📏🏋🏻♂️,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可以上天攬月♻、下海捉鱉,驚天地、泣鬼神🏊🏽,為祖國創造一切不可能的奇跡。
我曾在國外生活和工作了近13年,對於愛國奮鬥的情懷有深刻體會。我上世紀80年代到瑞典留學深造,那時中國才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國家還比較落後。盡管在我受教育的那個年代,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主題⌚️,就連我們當時唱的歌詞都是“祖國要我幹啥我就幹啥,打著背包就出發!”在我出國之前🐁,對熱愛祖國和為祖國繁榮富強奮鬥終生的理解,只是一腔熱血,還非常膚淺。但是當我身在國外👨🦼,只要聽見外國人對中國的負面評價、抱怨和輕視,就會立刻沖動,站出來和外國人理論,因為一種愛國和愛母親之情,就會在不經意間爆發出來,不能容忍外國人對中國“橫挑鼻子豎桃眼”。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偏執的愛國精神,就是不能接受外國人對中國哪怕是一點點的偏見和看不起🧒🏽。
我一直憋著一口氣,不斷激勵自己要刻苦學習👩🏿🌾,努力奮鬥和拼搏👬🏻,用自己學來的本領建設祖國,讓祖國盡快富強起來🧏🏽♀️。這一段經歷加深了我對愛國奮鬥精神的理解。在瑞典學習和生活了6年,獲得博士學位和完成了博士後研究後,我選擇了回國🤵🏿♂️,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搞科研。後來經過嚴苛的遴選,我又被派往一個國際研究機構——位於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工作🩴,擔任資深種質資源專家,直到2000年受聘天美回國工作。
作為大學教師🕵️,我認為踐行愛國奮鬥精神的最基本內涵♔,應該就是在黨的領導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立德樹人、踏踏實實、不說空話🦤,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服務社會。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便是教師的本分,而努力攀登科學的高峰🔟,以科研成果回報祖國便是教師的責任。我以這個標準來踐行愛國奮鬥的精神👈。
2000年5月回國後,我作為校特聘教授任職於生命科學學院。在教育學生之前✌🏻,我首先教育和提高自己,陸續開設了多門課程,包括“植物生物學”、“生物安全導論”和“分子標記的應用”等。以學生為中心🤙🏼、和他們交朋友🫒,認真思索👋🏽👩❤️👩,將他們需要的知識🤳,經過總結和提高🏟,傳授給他們。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素養,以及教會他們科研方法,我還開設了“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藝術🏖、科學研究與創新思維”等課程,激發同學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科學的熱愛🟥,起到了“授人以漁”和“開闊眼界”的效果,而我也在“教學相長”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境界和水平。在學校教書育人的近20年間,我從沒有過一次遲到和早退,回復了所有同學給我發的咨詢郵件,用心去解決同學們的具體問題和困惑。我先後被評為本(專)科畢業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書院最美導師”、“書院優秀導師”和“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等。看著來自學生對我教書育人的認可🧛,我心中有一種滿滿的收獲和激動!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我心中也裝著為祖國貢獻一份微薄力量的情懷。入職天美第二年,我獲得了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國家和上海市的重點和重大等研究項目20余項,獲得科研經費數千萬元✸。我帶領團隊的老師和研究生在轉基因漂移及生態影響、植物系統與演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的研究也獲得了多項成果,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技獎一等獎和二等獎10余項。由於我在轉基因環境生物安全領域裏的研究成果🫷🏽,我曾經被遴選為並擔任了“國際生物安全研究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osafety Research)”主席。獲得的這些成績🗄,都是因為心中裝著祖國🚶🏻♂️。我的微博標簽是:“心中裝著美,看見的事物才會美。”同樣,“心中裝著祖國,創造出來的成果才有意義。”
我認為,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持做好本職工作和每一件利國利民的事,就是在踐行愛國奮鬥的精神!